历史不会倒带,但可以假设。
昨天晚上,合上明史,阳台抽烟的时候,我突然想起一个话题。
<如果没有清朝,让明朝延续下去,中国会怎么样>
我问我的一个朋友,他回复我两字,扯淡。
但我依然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。经过一晚上胡思乱想。我的答案是:
|上限美利坚,下限大不列颠|
一、明朝发展成共和制
历史是复杂的,但也是有对比性的。明朝如果延续下去的话,还是很有可能成为一个美利坚那样的共和制国家。
十七世纪的明朝,帝国已经走到奄奄一息的地步。内部各种农民起义不断、官僚士人尾大不掉,经济发展一团糟糕,整个帝国用一种极其低下的效率运转着。
展开剩余78%实际上,这些情况和美利坚南北战争爆发前,所面临的问题十分类似。
11月8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,主力资金净流出407.52万元,占总成交额0.77%,游资资金净流入753.99万元,占总成交额1.42%,散户资金净流出346.47万元,占总成交额0.65%。
<内部>
美利坚的南北战争是南方和北方分庭抗礼。明朝是帝国东西对立,西边是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组成的大顺政权,东边是崇祯和士大夫为核心的明朝政权。
<外部>
美利坚的外部是欧洲殖民者,明朝的外部是满清游牧民族。
如果要搞共和的话,两个帝国的现实问题和基础条件,实在是太像太像。
如果李自成和崇祯有一位帝王,能够觉醒认知,引领整个社会思潮,启发老百姓的思想观念。我认为,民主共和是完全可以行得通的。
因为,
此时的明朝早已拥有资本主义萌芽,而且与欧洲传教士有着深刻的交流。资本主义商业经济的出现和开明的小资产阶级崛起,这是催生民主共和的基本条件。
一旦具备这个条件,帝国改革和体制变更就有了生存的土壤。
或许,
有朋友会质疑说,封建中国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家,想推广民主共和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。
但我认为,一个国家曾经是以什么思想立国并不重要,推动社会变革的从来都不是底层民众。
说一句难听点的话,底层民众往往“唯利是图”,只要谁对我好,我就跟着谁干。中国人谈不上有所谓的宗教信仰。
不信你看洪秀全,它用西方天主教那一套是不是照样吸引无数的追随者。
二、明朝发展君主立宪
我个人更倾向,明朝如果延续的话,最有可能会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。
刚才,我们在分析明朝走民主共和的可能性时,提到一点“李自成和崇祯必须有一位思想觉醒者,民主共和才能推下去”。
但,这一点,很难。
相比之下,君主立宪在明朝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。
<“天时”>是明朝已经穷途末路,皇帝和皇室对整个帝国完全失去号召力。
崇祯作为皇帝,向士大夫筹钱打仗,都筹不出来钱,皇帝做到这份上,天子的威严荡然无存。
<“地利”>是与“天时”相对应的,在一个极度封建专制的帝国,失去“天时”的皇帝,同样也会失去“地利”。
崇祯代表的朝廷已经对地方失去掌控。打仗筹军饷,满朝文武不出钱,江南富户也不肯出钱,表面上还是奉朝廷为正朔,实际上早已割据自保。
<“人和”>这一点很重要,也是明朝推行君主立宪的最大优势。江南小资产阶级萌芽发展很多年,以士大夫、地方豪绅、大地主、大商人为代表的明朝中产阶级对朝廷已经相当不满。
如果说,他们知道有一种制度,能够限制皇帝和皇室,让他们拥有共同治理国家的权利,特别是可以改写“士农工商”的社会身份等级。
这种思想理论的力量,一定是相当可怕的。一旦祭出这把理论武器,握着帝国经济命脉的中产阶级团结起来,明朝的君主立宪这事就成了。
但是很可惜,世界文明的国运没有眷顾到十七世纪的华夏,明朝没有接住这波破天富贵。
1644年,李自成攻破北京,紧随其后满清入关,历史进入清朝,进入一个由上到下都是畸形发展的三百年。
因此,明朝延续下去的话,实现共和和君主立宪的可能性,我认为七分君主立宪,三分民主共和吧。
各位读者朋友可靠的线上股票配资,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。
发布于:山东省